人工智能處理的是符號與符號之間的關系,
人類頭腦處理的是真實世界到符號的投影。
------郝景芳,“雨果獎”獲得者

在2019百度AI開發者大會上
李彥宏被潑水,
迅速在熱搜上產生了一個新名詞
宏顏獲水
礦泉水從李彥宏的頭上倒下,
整個會場,
突然陷入了寂靜。
臺上的李彥宏也懵了幾秒,
他邊擦臉上的水邊問:
“What's your problem?”

事后百度官方微博回應稱:
今天AI開發者大會上,
有人給AI“潑冷水”。
我們想說,
AI前進的道路上會有
各種各樣想象不到的事情發生,
但我們前行的決心不會改變

- 我們首先看一個很有趣的現象:
在美國的電影《終結者》或《黑客帝國》中,
人工智能最終的目的是統治地球,征服和奴役人類。
而在日本的動漫作品中,人工智能通常都是人類的朋友或拯救者
如可愛的哆啦A夢,一個從22世紀穿越過來的人工智能貓形機器人。
這其實代表了人工智能的支持派和反對派。

我們究竟應該是在某一邊站隊,
還是靜觀其變?
人工智能已經漸漸走進我們的生活,
諸多崗位被替代,
這是現代的我們無從回避的問題。

我們就從戰勝圍棋冠軍的“阿爾法狗”說起吧!
在“阿爾法狗”誕生之前,機器人是人類將已有的方法和學問輸入給它,而“阿爾法狗”是將無數棋譜丟給它,通過自己學習,創造了人類沒有的招式,戰勝了圍棋冠軍。

“阿爾法狗”的學習方式
稱為“深層學習”,
是模仿人類的“多層神經網絡”,
但人類的多層只能達到六層,而“阿爾法狗”達到了幾百層,并且有持續增進的能力。
聽起來超厲害,就像我們已經接受的現實——知識再淵博的人也比不過維基百科,人類難道真的要眼睜睜看著自己成為人工智能的奴隸嗎?

我們現在從另一個方面,
繼續“阿爾法狗”吧!

“阿爾法狗”模擬的
是我們的“上層大腦”,
所以對于它來說,
越是人類覺得簡單,
越常識性的東西就越困難。

舉個簡單的例子,超市店員和“阿爾法狗”同時看到一個人從超市貨架上拿了一瓶酒,從門口跑出去。
對于店員,這非常簡單,他馬上可以判斷出這是一個小偷,可以一邊喊一遍追出去,也可以馬上報警。
但對于“阿爾法狗”來說,一瓶放在超市的酒和一瓶放在公園的酒并無兩樣,需要它識別人拿酒的動機,就需要輸入超市,店員、顧客、公園等等信息,這個世界隨時發生各種各樣的事件,需要輸入無數碎片知識,而這些知識又如何能被“阿爾法狗”瞬間調用,這都成問題。

人類大腦的神奇之處
在于其抽象能力,
所以
一個小孩子只要看幾只鴨子的圖片,
就能在生活中認出各種鴨子。
但“阿爾法狗”需要大量鴨子的圖片信息,生理信息,行為信息等,而且在有效識別上,仍然不及一個孩子。
例如現在的人臉識別,戴個眼鏡,變個發型或者打了瘦臉針,都可能辨認不出。
最關鍵的是,
任何人舉一張你的照片在AI面前,
它依然識別為你。
這就是為什么現在的人臉識別
需要人眨眼搖頭等等,
但這也有問題,
萬一有人迫使你
錄下了“眨眼搖頭”的錄像怎么辦?


也有人說,
技術在進步,
各種算法在不斷更新迭代,
如果運算速度越來越快,
“阿爾法狗”對于綜合數據的判斷速度,
依然會超過人類,
這當然有可能,
而且其準確度是人類無法比擬的。

那么,人類最終會不會被AI終結?
這是個太恐怖的畫面,
我們繼續分析。
這里面有個很重要的問題,就是AI為什么要征服人類?征服、欲望、嫉妒這是人類下層大腦的產物,在征服中產生快感,也是下層大腦的反應。

就以“阿爾法狗”為例,
它確實戰勝了圍棋冠軍,
但實際上它并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,
或者為什么這樣做。
簡單地說,
“阿爾法狗”沒有“我”的概念,
沒有“我”的“元認知”,
沒有和世界的邊界感,
就不可能有占有、征服的欲望。
所以,人類不會被AI終結,只會被自己的欲望終結。
最有可能就是“賽博格”,英文是“cyborg”,即半機器人的意思。當野心家保留自己的下層大腦,然后植入“AI”的上層大腦,這將是一個令人恐懼的前景。

有沒有瘋狂的野心家出現,他的快樂就是毀滅整個人類, 誰也無法預測,
人類總是在小心翼翼地前行,在不斷試錯不斷修正, 總而言之,在謹慎中閃耀希望之光。
靜心、凈心、輕科普,“妙觀志”是一本線上美學雜志
